~模擬肘部按壓感受~
用於筋骨舒緩的按摩工具,放鬆頸部、背部和腿部肌肉
將SISSEL大雙球置於頸下平躺約10分鐘,移除大雙球, 即可感受到肩頸的放鬆,更多鍛煉說明請參考健康運動專欄
- 用於自我按摩和定向釋放緊張的肌肉
- 特別適用於釋放平行肌肉的緊張/粘黏, 例如:脊柱兩側
- 用於頸部、肩膀、腿部肌筋膜的放鬆與按摩
- 支持肌肉的活力和再生
- 在瑜珈墊上或靠著牆壁使用
- 尺寸:約8 x 16公分與12 x 24公分
- 材質:尺寸穩定的EPP(發泡聚丙烯)-可回收、環保、無臭
產地:德國
長時間固定姿勢就像讓身體的各個系統進入「待機」甚至「休眠」模式,但這種模式並非良性的休息,而是會引發一連串的負面連鎖反應,從肌肉失衡、筋膜沾黏,到關節壓力、循環代謝問題,最終可能導致慢性疼痛、活動受限,甚至增加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。這也凸顯了規律運動與主動進行筋膜放鬆的重要性。
想像一下,筋膜 (Fascia) 是什麼?
你可以把筋膜想像成柳丁/葡萄柚的「白色纖維」: 剝開柳丁或葡萄柚,你會看到果肉(就像我們的肌肉)之間有很多白色、一絲絲的薄膜和纖維,它們分隔了每一瓣果肉,但也把它們連結成一個完整的水果。筋膜就有點像這些白色纖維,既做區隔,又做連結。
簡單來說,筋膜就是:
- 遍佈全身的結締組織網絡。
- 負責包覆、支撐、分隔身體各個部位。
- 同時也將所有部位連結成一個整體。
- 健康的筋膜富有彈性、水分充足,能讓肌肉順暢地滑動,幫助力量傳導。 就像一件合身又彈性良好的緊身衣,讓你活動自如。
那如果筋膜「緊繃」或「沾黏」了,會怎樣?
當我們長時間不動(例如久坐)、姿勢不良、受過傷、壓力太大、或水分不足時,這層遍佈全身的「緊身衣」就可能出狀況:
- 失去彈性,變得像「乾掉的海綿」: 原本水潤有彈性的筋膜,會因為缺水或缺乏活動刺激,變得乾燥、僵硬、失去延展性。
- 層與層之間「黏住」,像「沒鋪平就晾乾的衣服」: 原本應該可以順暢滑動的筋膜層之間,會因為缺乏活動而產生微小的沾黏,就像濕衣服沒鋪平就晾乾一樣,變得皺巴巴、卡在一起。
- 局部打結,像「打了死結的繩子」: 在某些壓力集中的點,筋膜可能會變得異常緊繃、糾結,形成一個「緊縮點」或「激痛點」。
這些緊繃、沾黏的筋膜,可能導致以下問題:
- 活動卡卡、身體僵硬:最直接的感覺就是身體某些地方變得緊繃、不靈活,好像被什麼東西綁住一樣,活動範圍變小,做某些動作時會覺得卡卡的。
- 這裡痛、那裡痛:筋膜上有很多感覺神經。當筋膜被不當拉扯、擠壓或「卡住」時,就會發出疼痛訊號。有時候痛點不明顯,或是感覺痠痛會轉移(例如按壓臀部某點,感覺痛到大腿),這也常跟筋膜的傳導路徑有關。
- 肌肉沒力氣或容易疲勞:被「黏住」或被緊繃筋膜限制的肌肉,無法有效地收縮和放鬆,可能讓你覺得肌肉使不上力,或者稍微活動一下就覺得很累。
- 姿勢變不好看:長期緊繃的筋膜會像拔河一樣,默默地把你的骨骼和關節拉到不正確的位置上,久而久之就影響體態,例如造成圓肩、駝背等。
- 影響循環:在某些比較嚴重的情況下,過於緊繃的筋膜也可能壓迫到附近的血管或淋巴管,影響血液或淋巴的循環。
健康的筋膜讓身體活動順暢無礙,但當筋膜因為各種原因變得緊繃、沾黏時,就會像穿了一件到處打結、縮水變硬的緊身衣,讓你感覺卡卡、疼痛、沒力,甚至影響姿勢。這就是為什麼需要透過伸展、按摩或使用筋膜放鬆工具來幫助它恢復彈性和滑動性。
「筋膜放鬆」是改善這些問題的有效方法之一,大、小雙球 (Myofascia Double Balls)則是一般人居家,以及在物理治療上,常用又容易上手的小工具。
- 特性:形狀特別適合放鬆脊柱兩側(豎脊肌),避免直接壓迫脊椎,以及按摩、放鬆上肢、下肢與足底的筋膜。
- 優點:能精準放鬆脊柱旁肌肉、頸部後側、手肘、小腿與足底兩側(對應了人體關節與脊柱)等滾筒不易處理的部位。
- 應用:特別適合處理上背部、頸部後側緊繃(大雙球),與手肘、下背(腰)、小腿與足底(小雙球)。
上班族重點部位放鬆實戰
- 肩頸區:告別烏龜頸與沉重雙肩 問題:長時間低頭看螢幕、聳肩造成的斜方肌、提肩胛肌、頸後肌群緊繃。 動作要領:靠牆或躺在瑜珈墊上放鬆頸後、上背脊柱兩側。呼吸配合、按壓時間不宜過長(約15-30秒)。
- 上背/胸椎:改善駝背,打開胸腔(大雙球) 問題:久坐導致的圓肩駝背、胸椎活動度受限。 動作要領:沿脊柱兩側上下滾動,避免過度伸展、動作幅度應小而慢。
- 下背/腰部:緩解腰痠,釋放壓力(小雙球) 問題:核心無力、骨盆歪斜、腰方肌緊繃導致的腰痠。 動作要領:著重放鬆下背脊柱兩側、臀大肌、臀中肌(也適用大小單球)。
- 大腿/小腿:促進循環,減輕腫脹 問題:下肢循環不良、水腫、腿後肌群緊繃。 動作要領:分段滾動、避免直接壓迫膝蓋後方。
- 前臂/手腕:舒緩滑鼠手、鍵盤手 問題:長時間打字、使用滑鼠造成前臂肌肉緊繃。 動作要領:放鬆屈肌和伸肌。
使用筋膜放鬆工具的注意事項
- 呼吸: 放鬆過程中保持深沉、緩慢的呼吸。
- 速度: 緩慢移動,在痠痛點停留(約 15-30 秒),感受肌肉逐漸放鬆。
- 壓力: 由輕到重,感覺到「痠」或「緊繃」即可,避免產生劇烈刺痛。
- 時間與頻率: 每個部位不宜過久(約 10-15 分鐘),可每天或隔天進行。
- 避開部位: 避開骨頭突起處、關節、急性發炎或受傷部位、靜脈曲張嚴重區域。
- 補充水分: 放鬆前後適量補充水分,有助於代謝。
- 搭配伸展: 放鬆後搭配靜態伸展,效果更佳。
- 尋求專業: 若疼痛持續或加劇,應尋求醫師或物理治療師協助。
將筋膜放鬆融入日常,提升工作品質
-
規律進行筋膜放鬆對改善痠痛、提升身體覺察、預防傷害可以帶來立即性的效果。
-
就從你手邊現有的工具開始。
-
筋膜放鬆只是輔助,仍需搭配適度運動,以及正確的行、立、坐、臥姿、飲食的均勻衡,身心的放鬆等,才能全面改善並促進身心的健康。